这是根据当代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故事虚构了哲学家尼采与维也纳名医布洛伊尔之间的交往,而配角有欧洲大陆知识沙龙所共享的玫瑰莎乐美和当年还是毛头小子的弗洛伊德。
尼采向莎乐美求爱,遭到拒绝,为情所伤,不再相信他人,同时还一直遭受头痛病的折磨;而布洛伊尔在病人安娜•O人离开之后,似乎失去方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于是,布洛伊尔医治尼采的头痛,尼采医治布洛伊尔的心病。他们成了一对旅途上的伙伴。
派奇•亚当斯这样的人,可以称为是一名受伤的医治者。我们发现,有很多著名的心理医生都有着受伤的经历,然而却因此成为一名杰出的医生。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说过,最好的治疗师是他自己有问题,但能够觉察到它们并且正在努力解决它们的人。荣格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受过伤的医生才会疗伤。
实际上,这部影片讲述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一个关键的概念——移情(transference),也即治疗师和病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待移情的态度,似乎不尽相同。前者主张治疗师应该节制,像冷面的外科医生一样,只管把手术完成。而荣格似乎认为,移情当中包含着更多的东西,包括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内容,需要认真加以对待。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的残障人士寻求性代理人为自己“破处”的故事。其中,影片对于当事人对待性的模棱两可,对寻求代理人的犹豫不决,描写得十分细致。尤其是他与神父之间多次的谈心,增长了他前行的勇气。而他与性代理人之间,性与情感的纠葛,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双重关系(专业关系与专业之外的关系)如何处理才更好?